作者:杜光亮
「教堂」和「教會」是基督徒再熟悉不過的詞語。但何謂教堂?何謂教會?又或者說教堂是否等同於教會?每位基督徒或許有著各自不同的解釋,而這背後所延伸出的課題就是系統神學中的「教會論」。
首先,教會是一個團體,其成員雖都為信徒(絕大多數),但彼此在文化,教育背景,甚至價值觀上既有共同之處,也存在著差異。其次,既然教會是由人組成,那麼必然會涉及管理的問題。對此,教會的「頭」—耶穌,早在兩千多年前就為今天的教會提供了範本。當門徒們詢問耶穌在祂離開世界之後,由誰來帶領他們時,耶穌回答說「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他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約 16:13)。至此,耶穌離世後的教會在聖靈的帶領下,在世界各地開疆拓土。幾乎做到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教堂和教會。基督教的歷史證明教會的發展離不開聖靈。那麼,聖靈是誰?聖靈的工作是什麼?聖靈對教會、基督徒們又有著什麼關係?帶著這些問題,走進《神學的波瀾與壯闊:教會論與聖靈論》,讓它為我們解疑釋惑。
認識本書的兩位作者:
魏連岳教授,英國愛丁堡大學神學院博士(Ph.D.),美國范德堡(Vanderbilt)大學神學院道學碩士(M.Div.)。曾受邀到英國劍橋大學、德倫大學(Durham Univ.)發表論文,其中一篇被收錄於歐洲教父學叢書Studia Patristica。另有一篇著作出版於歷史悠久的早期基督教研究期刊 Vigiliae Christianae。魏教授是華人世界罕有的【教父學】領域方面的專家,其《死亡神學》一書曾榮獲 2017 年台灣基督教金書獎。
張聖佳博士,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神學博士,現任中華福音神學院歷史神學副教授;著作《珍珠與塵沙:認識基督教的必備錦囊》;譯作《猶太拉比典籍要點指南》。
筆者認為以下幾點是本書的出彩之處:
1.學術貢獻。眾所周知,神學作為一個學術領域自誕生之日起,一直都由西方人主導。毫不誇張的說,基督教界中知名的神學大咖,幾乎清一色都是西方人。今天華人世界中從事基督教研究的學者,大多數都有西方神學的背景,也深受西方神學觀的影響。雖然近年來,華人神學有奮起之勢,但神學作品則並不多。隨著《神學的波瀾與壯闊:教會論與聖靈論》問世,為漢語神學界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填補了華人神學在系統神學領域方面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本書以華人的視角與思維方式來展現「教會觀」與「聖靈觀」。
2.追根溯源,以基督教的歷史為時間軸,系統性的論述「教會觀」與「聖靈觀」。在筆者所接觸過的由西方人撰寫的系統神學的相關書籍中,極少數會分析、論述某個神學觀的前世與今生。本書以聖經的教會觀作為切入點,以由內向外的方式既敘述教會建立的過程,也談到了教會的管理、運作和使命,包括教會在歷史中所曾經歷的殘酷逼迫,更回應了基督教歷史長期所關注的問題—當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站穩腳跟後為何要以羅馬主教為首而非耶路撒冷主教(這也是筆者在研究教會歷史時所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3.主題獨立,但在論述的過程中卻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從本書的題目不難看出,其主要研究「教會論」和「聖靈論」。雖然是兩個獨立的主題,但作為讀者的我在閱讀的過程中絲毫不認為這是兩個「不相干」主題。相反,從二位作者的寫作思路中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其神學立場:教會的發展離不開聖靈,以及「教會論」的發展與「聖靈論」一脈相承。
4.結合理論,將其應用於現實生活—教會。教義類的神學書籍通常有一個弊端:過於注重「理」(學術,各種神學概念),而忽略了「行」(應用於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因為精深的神學理論與概念,如無法應用到基督徒的生活中,那就是空中樓閣,中看不中用。但本書很好的做到了揚長避短,用神學的理念作為管理、發展教會的基礎。
適用人群:本書非常適合那些既對教會歷史感興趣,同時又想對基督教的教義一探究竟的讀者。無論你是否具有神學基礎,閱讀此書一定會加增你的神學功底。
本文作者:杜光亮,寫於 2022年10月4日,目前是埃德溫斯特國際研究院系統神學博士候選人(Phd Candidate)
✽相關閱讀:閱讀教義的詮釋第一冊書評—⟨神學的原動力:評《教義的詮釋—神學的發生:方法論、神論、人論》⟩;閱讀教義的詮釋第二冊書評—⟨神學的槓桿原理:評《神學的阿基米德點:基督論,以及贖罪論、救恩論》⟩。
✽《神學的波瀾與壯闊:教會論與聖靈論》為⟪教義的詮釋⟫系列之一,預購85折優惠中,點擊瞭解更多神學圖書。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