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彪
對聖經研究領域的基督教學者而言,Word Bible Commentaries(WBC)以其專業性聞名於世。該系列所邀請的作者大多都是各書卷的一流學者,比如撰寫創世記的Gordon Wenham,但以理書的John Goldingay,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的F.F Bruce,以及彼得後書猶大書的Richard Bauckham。該系列中對原文,早期抄本,釋經和神學頗為詳盡的討論,正是這些學者深厚學養的集中體現,也使得WBC在目前市面流行的聖經注釋中成為領軍者。
與WBC系列的聲名遠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姊妹篇——聖道聖經主題系列(WBT)——儘管出自同一作者,卻顯得默默無聞。注釋書的目的是為了解釋聖經,找出經文的意義,聖道聖經主題系列(WBT)也不例外。
與傳統意義上的聖經注釋不同的是,WBT的編者開宗明義地提到本系列的目的是為了提煉聖經各個書卷的核心神學,這也使得該系列在眾多注釋書系列中特色鮮明。總的來說,聖道聖經主題系列(WBT)擁有以下幾個獨特之處:
首先,脫胎於WBC,聖道聖經主題系列(WBT)將專注點轉向於聖經各個經卷的神學主題,以期幫助讀者在進入釋經的細節之前,得以了解聖經主題思想。
例如,包衡 (Richard Bauckham) 在彼得後書的注釋中在簡單介紹作者,受眾之後,以「稱義與公義」,「自由—真理與假教導」,「基督徒 的盼望」 和「聖經」等四個方面簡潔明了地為彼得後書的神學畫了一個框架,這樣素描式的呈現幫助我們能夠立即掌握彼得所傳講的信息主題。這樣的做法幫助讀者在讀注釋書時能夠建立聖經敘事的宏大視野,得以規避「只見樹木」,甚至「只見樹葉」,而「不見森林」的陷阱。
其次,神學主題成為構建聖經神學的基礎,幫助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系統神學。霍志恆在《聖經神學》一書中對神學做了很有價值的分類:解經神學,聖經神學,系統神學(歷史神學)和實踐神學。神學主題,就其分類來說,乃是介乎於解經和聖經神學之間。
在此我們以霍桑 (Gerald F. Hawthorne)的腓立比書注釋為例,特別是其中對「基督位格」的討論。通常聽到「基督位格」這樣的主題時,我們立馬聯想到的是系統神學中的三一論或者基督論。然而霍桑的討論卻是建基於腓立比書中保羅對基督的稱謂之上,比如「耶穌」,「基督」,「耶穌基督」,和「主」(共47次)。霍桑說,「耶穌基督是主」,即是保羅以及彼時基督徒的信心宣告。這樣的宣告表明他們認信耶穌基督的神性,並且願意侍奉這位主。如此基於聖經的探討,幫助我們將系統神學的教義具體落實在聖經的經文中。
再次,聖道聖經主題系列(WBT)的普適性很強。編者自己提到,本系列的籌備是為了那些「忙碌的牧師,主日學教師和平信徒……為了他們實際應用的目的」。對於大多數平信徒來說,本系列沒有閱讀上的技術壁壘。
作者們很少使用原文,也不探究文本批判的細節。作者在迎合普羅大眾需求的同時,並沒有犧牲了學術深度。在一些爭議性經文的討論中,聖道聖經主題系列(WBT)的作者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問題的複雜性,並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向合理的關注點。
比如莫理斯 (Leon Morris)在帖撒羅尼迦前書中對被提話題的討論中談到,「空中」在當時的語境中是邪惡勢力掌權的地方;因此,被提到空中,與其糾結於各種猜想性的詮釋,更為重要的解讀是,再來的基督將會擊敗一切的邪惡勢力。這一點,對於任何世代的基督徒都顯得尤為重要。
最後,聖道聖經主題系列(WBT)的幫助我們思考應用。絕大多數注釋採取的方式逐句解釋聖經,而WBT則更進一步,為讀者提煉了經文信息的主題。這些主題自然成為讀者思考應用的出發點。上文中所提到的「基督是主」,「被提」是擊敗邪惡勢力都能促使我們思考如何在我們自己的處境中應用聖經的教導。
為了更好地使用這個系列,我有三點建議:
- 在閱讀注釋書之前和之後分別讀一遍。事先的閱讀可以避免一頭扎入細節中,事後的閱讀則是很好的回顧。
- 可以作為主日學的材料,一次分享和討論某書卷的一個主題。
- 講道者也可以依循作者提煉的主題,就某書卷特定主題而做釋經講道。
總體而言,一方面聖道聖經主題系列(WBT)能高屋建瓴,幫助讀者鳥瞰聖經各書卷的神學信息,成為傳統逐節注釋書閱讀的有益補充。另一方面,它促使我們思想如何落實聖經的教導。在不犧牲學術深度的情況下,這套書能夠衝破學者圈的藩籬,成為更多信徒的優良參考。
作者簡介:劉彪,惠頓大學新約博士候選人,參與在神學教育,宣教等領域的服侍中。畢業於同濟大學以及中科院上海分院化學專業,原來在上海的教會服侍。
本文插圖、標題為Logos 中文所加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