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m Chun Yin
作為教會的傳道牧者以及之前在神學院就讀的時候,總有弟兄姐妹或者是牧者會問我推薦應該看什麼釋經書,中文的話我可以找到一些合適的單本註釋書給他們,可能這些書是不同的出版社出版,但論到英文註釋書的時候,我就會推薦他們整個系列的註釋書,就是新國際聖經註釋系列(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為何推薦新國際聖經系列?
為什麼我會推薦這個系列,因為該系列無論是神學立場、釋經方法、原文翻譯等都極具卓越,內容豐富,基本上閱讀了他們系列的釋經書可以說是對聖經某卷書有了很深入的了解,而且他們的作者群可以說是如書名一樣國際化(international),例如新約的有 Joel B. Green、Douglas J. Moo、Gordon D. Fee、F. F. Bruce、David A. deSilva、Scot McKnight、I. Howard Marshall 等,舊約的則有 Gordon J. Wenham、Bruce K. Waltke、Tremper Longman III、John Goldingay、M. Daniel Carroll R.、Leslie C. Allen 等等,這些都是蜚聲國際的聖經學者,他們來自不同的宗派和神學背景,這些學者他們的著作很多都已經翻譯成中文,而且他們並非是一群只在學術象牙塔做研究、堆砌詞藻的學者,反倒他們有一些在教會中長年服侍,所以一些經文的分享和信仰反思不會『離地』,很貼合讀者們的處境。
作者群對原文的細膩研究,老少咸宜
除了他們有甚具國際化的作者群,他們這個系列的內容十分豐富,每一卷書作者們必定翻譯每節經文,可見他們對於原文仔細認真的研究,而且會透過語言學、語義學等來評論一些難解的詞語,讓讀者能夠明白,但這並不表示你需要具備閱讀原文的能力才能閱讀該系列的註釋書,這個系列的另一個優點就是『老少咸宜』,無論是學者、教會牧者、神學生還是沒有受過訓練的弟兄姐妹都能從這個系列獲益,不懂原文的肢體也不會因為原文而需要略過一些頁數,因為該系列細心之處在於將一些較為學術、艱深的內容或是一些需要一定原文能力的內容大都擺在註釋中,以至於學者或是受過一定訓練的弟兄姐妹可以透過閱讀註釋來更明白作者的立場,而沒受過神學訓練的弟兄姐妹大也可以跳過註釋,直接看作者的推論和解釋,可說是照顧了不同讀者的需要。
詳細的背景內容:作者、成書、神學、結構與文化背景
至於內容方面,更加是讀者們必須留意的地方,與一些較為簡略的註釋書相比,NIC 系列可以說是註釋書中的翹楚之一,因為單是他們的簡介已經涵蓋了該書的 1/4 甚至是 2/5,他們除了在簡介會介紹那卷書的作者、成書日期、神學和結構等之外,他們還會介紹該書的文化背景,就拿我這次試閱的傳道書而言,作者朗文(Tremper Longman III)會將傳道書這種智慧文學與近東的智慧文學、美索不達米亞和阿卡德的智慧文學比較,讓讀者可以知道當時的智慧文學的文化是如何產生、發展等,可以說是上了有關智慧文學的課堂,不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又或者我之前看的腓利門書,作者麥克奈特 (Scot McKnight)會詳細介紹第一世紀希羅世界的奴隸制度,並且會簡介十八、十九世紀的美國黑奴制度,將兩者比較,從而釐清第一世紀希羅世界的奴隸制度並非美國的黑奴制度。可見 NIC 系列幫助讀者除了懂得經文註釋,更清楚經文背後的處境。
逐節註釋,每章小結
另外,經文註釋方面,NIC 繼續展現他書名的國際化、多元化,每個作者都因著他們的學術背景,運用他們相關的知識範疇,所以每本書作者的進路都可以不同,有的可以是歷史鑑別、有的則是文學鑑別,甚至是神學進路也有,他們緊貼學術的發展,所以新出版的還運用了修辭鑑別學等,可說是五花八門,雖然有不同的進路,但該系列會要求作者透過每節註釋來撰寫該書,所以讀者在品嚐他們豐富的宴席的時候也不會因為『菜色豐富』而迷失了,並且作者們會在每章的最後有一個小結,這樣讀者們就更能掌握該書所表達的內容。其中一定要注意的是這個系列的神學取態,這系列可以說是福音派的,但與某些福音派系列相比,我認為這個系列可以說是恰到好處,因為有些福音派是極度保守的,就拿我這次閱讀的傳道書而言,有些系列的註釋書一定會認為整卷書都是所羅門寫的,嘗試為這個論點護航,但無視了一些不利的證據,而 NIC 的傳道書,朗文則是嘗試較為中立看待所羅門是否作者的問題,他從內證經文中闡釋聖經歷史的所羅門並不配合傳道書的傳道者所說的內容,又從外證近東文化的智慧文學都會虛構(fictional)一些人物來闡釋自己的觀點,從而建構傳道書作者的身份,該系列的作者大都在學術上都有這種持平,不會先有立場才有論證,反而是藉著論證得出結論。然而,這不代表他們是屬於自由主義,將所有的經文都傾向反對或者去神話化,他們還是保持著他們的福音派立場,以認信來解釋經文,符合他們的自我描述:『忠心的批判(Faithful criticism)』,所以該系列既保持著學術的水準但卻不會因著學術而將信仰抹掉。
與其他註釋書不同特點之處
當我收到 Logos 的中文同工發來關於 NIC 會出版中文翻譯的時候,真的挺為華人感恩!因為這個系列無論在中文翻譯本還是英文原著都是一等一的聖經註釋書,就拿一些華人比較熟悉的英文註釋書翻譯系列來比較,包括丁道爾聖經註釋(Tyndale Commentaries)、聖經信息系列(Bible Speaks Today),這兩套都是由校園書房出版,以及國際釋經應用系列(The NIV Application Commentary),這套由漢語聖經協會出版,這三個系列相對地華人讀者比較熟悉,這些系列都有他們的寶貴之處,但和 NIC 系列相比,有些地方可能會更看到 NIC 的獨特之處,比如丁道爾和聖經信息系列他們採用的都是簡略風格,其中聖經信息系列一開始就是聖經註釋,不會有任何相關背景的參考,而丁道爾縱然有簡介,但也是很簡單的,相對而言國際釋經應用系列則會用了較多篇幅來簡介書卷,但因著他們的取態是『應用』,所以比起 NIC 系列還是有點遜色,會顯得不夠詳細。至於內文方面,這三個華人比較熟悉的系列都不是採納每節註釋的進路,反倒是幾節甚至是一大段的解釋,這可以幫助我們大約了解經文那個段落的內容,但卻有些難解的字詞就好容易忽略了,雖然國際釋經應用系列嘗試在這方面多點著墨,但如前面所言他們的取態是解釋和應用,所以篇幅上也不能花太多空間解釋一些難解的經文,甚至也難以擺在註釋中。
作者們更會在一些經文的內容上有些信仰的反思,可以說是涵蓋了多個層面,讓讀者能夠既見到樹林也見到樹木,既學術又照顧肢體的靈性需要。
總結:忠心的批判
最後,如我標題所寫的,NIC 系列可以說是橫跨數代的心血,他們最早的註釋書在 1940 年代出版,到了今年 2022 年還在出版,所以這些註釋書就如同我們手機 app 是會更新的,拿加拉太書作為例子,1953 年由荷蘭聖經學者 Herman Nicolaas Ridderbos 撰寫,到了 1988 年由我們熟悉的華人聖經學者馮蔭坤接棒撰寫更新的註釋書,到了 2018 年由《21 世紀新約導論》(校園出版)的作者David A. deSilva 接棒再更新撰寫,當這些註釋書出現新的學者撰寫的時候並不是表示之前的都已經過時或者是不夠好,而是隨著研究方法的更新以及一些新的考古發現,有些詮釋就需要重新思考,而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 NIC 系列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努力回應時代的需要,但仍然保持著他們這個系列一開始的初心:『忠心的批判(Faithful criticism)』,一代接一代,所以閱讀這系列的時候不只是理解他們如何看待經文,更能看到信仰先賢的傳承。
總結而言,NIC 系列無論在簡介、聖經註釋、參考書目等方面都極具豐富,而且立場學術並較為持平,適合不論是學者、神學生、教牧或者是平信徒弟兄姐妹,是理解聖經的『居家首選』之一,我深深期待他出版整套中文的翻譯系列,造福更多華人信徒。
作者:Lam Chun Yin傳道,目前進修香港信義宗神學院道學碩士,服事於香港浸信教會。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