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事三難,信、達、雅。」
──嚴復
這是所有譯者共同努力的目標,只是著重的比例各有不同。我們也可以在當代的聖經譯本裡看到這三方面。尤其,在《新漢語聖經普及本新約聖經》的《翻譯註釋》裡,譯者留下的註解,讓一窺其中翻譯的理由、方法和原則。
這本《翻譯註釋》獨具特色,它不斷告訴我們某段中文語句的原文是什麼,以及它如此翻譯的理由。這使我們不僅能知道原文直譯出來是什麼意思,還能知道背後的原因。我們將這本新約聖經打開,再對照它的翻譯註釋,就能跟著譯者的思維前進。
以下我們可以舉幾處例子,來看看《新漢語譯本》在這三個層面抱持著怎樣的態度。
信:準確性
如果我們看哥林多前書十五章8節,也能發現這譯本試圖作更廣義的角度去理解字義:「最後也向我這個好像非正常出生的人顯現。」《翻譯註釋》這樣解釋:
非正常出生的人或譯作“不足月就生下來的嬰孩”或“怪胎”。原文的用詞指所有不正常的出生,包括墮胎、死產、流產等,不一定是早產。這裏要突顯的,應是他成為使徒那種不正常的情況:在成為教會的使徒之前,他是個迫害教會的人;在成為使徒的過程中,他不是耶穌在世時所呼召的。
另外,路加福音十八章18節說到「猶太人的領袖」,《翻譯註釋》說:
猶太人的領袖:原文的用詞可指猶太人的民間領袖(太9:18)、會堂的主管(路8:41)、法利賽人的領袖(路14:1)、猶太公議會的成員或其他官員。因缺乏進一步資料,難以準確界定,所以按一般意義譯為“猶太人的領袖”。
在沒有充足證據能下判斷的情況,《新漢語譯本》的方針是保留一般意義,不作過度的臆測。
不只有判斷字義的原則,我們也看見文法上的翻譯理由。約翰福音一章46節記載,耶穌指著拿但業說的第一句話是「看啊,這真是一個心裏沒有詭詐的以色列人!」譯者在《翻譯註釋》裡告訴我們:
真是一個——的以色列人:約翰在這裏所用的並非形容詞“真的”,而是副詞,所以不應譯作“真以色列人”。換句話説,耶穌並非要強調真假以色列人,而是要指出這個以色列人的本質。
達:暢達性
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結構和習慣,因此此在內容不變,即忠實傳達原文意義的前提下,應當讓譯文盡量貼近翻譯語言的結構。有時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譯者得增補原文裡沒有的字,好讓譯文更顯得通順。
提摩太前書五章16節說:「如果信主的婦女家中有寡婦,她就應該幫助她們;不要加重教會的負擔,好讓教會可以幫助那些真正的寡婦。」《翻譯註釋》說:
為使文意暢達,補上主。
為使文意暢達,補上家中。
腓立比書二章6節說,「他本有神的形像,與神同等,卻不認為這同等要抓住不放」,而《翻譯註釋》說:
與神同等——要抓住不放:原文可直譯作“卻不認為與神同等是要抓住不放”。為使文意暢達,譯文把“與神同等”置前,先作交代,然後才在下一句進一步説明這個“同等”。要抓住不放或譯作“是一種強奪的行動”。
為了使文意通順,不僅可以適當增補,也可以刪除不必要的代名詞。例如,提摩太前書一章8-9節說:「其實,我們知道,律法是好的,只要人適當地使用它,知道律法的設立本不是為義人,而是為不法和不受約束的⋯⋯。」《翻譯註釋》於第9節說:
原文εἰδώς知道為單數分詞,指向上一節的τις“人”,而不是“我們”,所以譯作“知道”。此外,原文這動詞帶τοῦτο“這”賓語,但為使文意暢達,略去不譯。
雅:文學性
另一個特色是,除了熟悉原文的學者,也有中文學者多次潤飾譯文。舉例來說,約翰福音四章6節說「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同一句話,新漢語聖經普及本翻為「耶穌因旅途勞頓,就坐在水泉旁邊。」
羅馬書九章2節翻作「我非常愁苦,心裏傷痛綿綿」。《翻譯註釋》裡解釋說:
綿綿一詞,是翻譯原文的ἀδιάλειπτος,意即不斷或恆常。此句或譯作“心裏常常傷痛”。
你還可以在路加福音三章4-6節讀到更貼近當代用語習慣的譯詩:
“在荒野裏,有呼喊的聲音:
‘為主開路,修直他的道!
千谷萬壑都要填滿,
大山小丘都要削平;
蜿蜒的道路要變直,
崎嶇的路徑要整平。
所有人都要看見神的救恩。’ ”
讀與寫
(圖:新漢語譯本的工作流程。此圖是使用Logos內建的畫布功能製作。)
在我看來,「好譯者」正是揉合「好讀者」和「好作者」兩者的身分,因為他的目的是要把他讀到的寫出來,給別人看。《新漢語譯本》這本聖經邀集最出色的原文讀者、中文專家、和編審團隊,試圖給華語教會又一個合乎時代的譯本。而《翻譯註釋》讓我們一窺譯者都讀到了什麼,是怎樣推敲出中文的意思。
參考資料
新漢語譯本新約聖經 (已上市,推薦和翻譯注釋一起購買)
新漢語譯本新約聖經-翻譯註釋 (8月16日之前預購可獲85折優惠!)
新漢語譯本新約聖經中文簡介影片:
Leave a Reply